淮扬庙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下跪喊冤”!
这个故事的开头有两个版本,结果也可能有两个。3月22日《南方都市报》网络“微报道”跟踪了一则流传广泛的微博:河南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现场,一名妇女忽然越过警戒线来到了淮阳县委书记任连军的面前,双膝跪倒,大声诉说“冤情”。一名警察和一名保安从两边冲过来,将妇女拖离现场。整个过程中,任书记无动于衷,一直正襟危坐坚持观看演出。
正当任书记的无动于衷被网民的口水淹没之时,大河网刊出了“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发布的情况说明”:3月20日,任书记面对上访女张艳辉的当众下跪,马上安排工作人员做好解释工作:表演尚未结束,请张耐心等待。22日上午,任书记在县委群众工作部亲自接待了张,得知其反映的问题后,当即要求公检法等相关人员召开专题会议,要求依法、公正、公平解决处理,云云。
这则“相关部门的情况说明”,显然旨在回应网络上的批评:张书记不但没有无动于衷,而且还及时处理了下跪女反映的问题,似乎前途一片光明,我们真替下跪女感到高兴。只是,笔者想到另一桩下跪喊冤的事。去年福建南平校园惨案发生后,南平市委书记雷春美到医院看望受伤者时,一个上访女突然闯进来,当着记者的面举起申诉材料,向雷书记下跪喊冤,并说了过激的话。喊冤后的“故事”出现两个版本。一如本次淮阳的喊冤事件,南平官方做了及时的回应:市委领导马上搀扶起这位妇女,为了不影响受伤学生的治疗与家属休息,领导扶她到休息厅门口,之后,市委领导当即批示相关部门迅速调查处置,云云。而另一个版本是下跪女被当地警方处以九天拘留的重罚。
这次的故事会不会有两个版本的结局呢?有一点笔者大致是确信的,“相关部门”一定会吸取教训,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防止类似的事件重演——如果下跪喊冤没用,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下跪?如果让大家觉得这招有用,那领导真是太没用了。下跪喊冤的故事是不会按法治的逻辑演绎的,那只是一场小民与官威的博弈,且是一场零和博弈,无助于中国法治的进步。
据报道,当天是淮阳县欢天喜地举办的中部六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闭幕仪式,任书记陪着一众领导正在欣赏节目,半路里杀出上访女,大煞风景,毁了淮阳的一派盛世景象。其实,任书记本可以对着同座的领导淡定地说:这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一部分,叫“民女下跪喊冤”。
下跪喊冤、拦轿告状的确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至今也没有要消亡的兆头。民女拦轿喊冤是经典桥段,只是当年还能拦到八省巡案、钦差大臣,如今拦一下七品县官,就是壮举了。
关于“拦轿喊冤”的规定见于《大清律例·刑律·诉讼·越诉》的条目下:凡军民词讼,皆须自下而上陈告。若越本管官司,辄赴上司诉者,即实亦笞五十。若迎车驾及击登闻鼓申诉,而不实者,杖一百;得实者,免罪。拦轿喊冤原则上就是违法的,属于“越级上访”的一种,只有查实方可以免罪。而且对于喊冤的行为,官家可以随便扣上“挟制官府”的罪名,至于要搞“自刎、自缢、撒泼喧呼”,更是闹访行动,要受到严惩。可见《大清律例·刑律·诉讼》并不是什么诉讼法,而是一部“不让告状法”。其中维护告状人权利的“听讼回避”只有一条规定,而打击“诬告”的有26条规定,打击越级上访的“越诉”条目有27条规定,剩下的就是官府严厉打击“教唆词讼”之类的规定。
在一个非法治的社会里,法律里有的只是官家威仪,而不是百姓权利。只要百姓告状喊冤,那就要被“有罪推定”,作为刁民打入另册。
可见下跪喊冤什么的,本身就是前法治社会的产物。如今,下跪喊冤还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再上演,它代表着法治不彰,它代表着权大于法,它表明那些权利受损者不能有尊严地讨回公道。 为了展现淮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县委书记以身作则,亲自上阵演出了古代封建社会的官老爷形象,值得表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