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论坛

标题: 为什么ADSL上行速度慢,下行速度快? [打印本页]

作者: 樱木花盗    时间: 2008-9-3 00:51
标题: 为什么ADSL上行速度慢,下行速度快?
<br />先列出两个原因:<br />1 用户上网行为造成,显而易见,在INTERNET上,你拿的东西肯定比付出的多。<br />2 技术层面原因:<br />2.1 我们知道,ADSL使用的是电话线,而所有的用户端的线,到局端的时候,都会组成一大捆。绑成一大根。<br />这样,由于线和线之间的信号强度不同,造成的串扰就非常严重。对上行的信号影响很大(上行信号到局端的衰减很大)。<br />2.2 而对于下行线路来说,由于到用户端的线缆已经分开了,不会出现串扰;而下行信号的发起端是局端,而且强度一样,局端的串扰对信号影响很小。<br />2.3 所以上行的信号会差些,下行信号会好些。<br />历史<br />CODE <br />早在六十年代,由于传统T1线路每隔大约3公里就需要一个放大器使其成本较高促使人们寻找一种廉价的传输方式,于是就出现了HDSL(High-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HDSL使用两对铜线作传输介质,可以在不使用放大器的情况下使数字信号传输大约11公里,后来T1线路也改为使用HDSL,到了九十年代就演变出了使用一对铜线的ADSL。<br />原因<br />CODE <br />ADSL在开发初期,是专为视频节目点播而设计的,具有不对称性和高速的下行通道,随着Internet的极速发展,ADSL作为一种高速接入Internet的技术变得更具生命力,它使在现有Internet网上提供多媒体服务成为可能。 <br />  ADSL在一对铜线上支持上行速率640kbps到1Mbps,下行速率1Mbps到8Mbps,有效传输距离在3-5公里范围以内。它可以根据双绞铜线质量的优劣和传输距离的远近动态地调整用户的访问速度。正是ADSL的这些特点使ADSL成为用于网上高速冲浪、视频点播(IAV)、远程局域网络(LAN)访问的理想技术,因为在这些应用中用户下载的信息往往比上传的信息(发送指令)要多得多。<br />我认为其adsl大力推广的原因是文中所说的提高网络视频点播质量<br />在北美、韩国和日本,2001年的时候<br />cable modem在宽带市场占有率大约是2/3强<br />剩下的窄带市场被拨号上网和isdn瓜分<br />2001/03/03新闻<br />CODE <br />据路透社报道,周四公布的一项报告指出,宽频市场研究公司Kinetic Strategies预估美国和加拿大有780万户家庭使用宽频上网,其中550万户透过电缆调制解调器,230万户使用数字用户回线(DSL)。<br />  根据Kinetic公司指出,北美有线公司在2000年增加300万订户,而包括市区电话公司在内的DSL供货商则增加140万用户。<br />拨号是窄带,迟早要推出历史舞台<br />当时cable modem和机顶盒的市场十分看好,<br />大家看看韩国当时的星际玩家几乎从不掉线,<br />就是cable modem使用的原因<br />所以也就有了盖茨没有下文的维纳斯计划<br />但是cable modem和FTTX+LAN共通的弱点就是<br />随着同一地域的用户增多,带宽不可避免的下降<br />提供定制的媒体服务也就成为空话<br />此时adsl跳出来说可以满足此项空白<br />中国电信不失时机的改造设备<br />同时将ISDN挥泪“大甩卖”<br />总算在和网通的宽带大战中抢回部分市场<br />……<br />总结<br />adsl之所以不对称<br />技术上确实有其原因<br />如同普通modem也是不对称的<br />但造成近1:10的如此高倍数差异的上下行带宽的主要原因是<br />其设计初衷就是如此,即为网络多媒体浏览而设计 <br />安装adsl的用户基本都是使用网络服务的,而不是提供服务的,所以当然下行的要宽,上行的要窄啦。。。 <br />如果需要提供对等的线路,可能在局端可以设的。<br />曾见过用户(电信内部)用vdsl,将线路设置成上下行带宽一样。 <br />
作者: 烟雨℃痴情    时间: 2008-9-3 01:14
路过踩踩
作者: 我恨我痴心    时间: 2008-9-3 02:58
<p>恩 看过之后很有收获。。。</p>
作者: 樱木花盗    时间: 2008-9-3 03:10
咱用路由组建的内网都是上下行一样的速率。。。速度很爽。。。
作者: 名牌メ香烟    时间: 2008-9-3 03:27
学习中。。




欢迎光临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论坛 (http://zkvtc.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