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科书上“爱国主义”思想的灌输形成过程

[复制链接]

2213

主题

17

好友

3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论坛管理员 社区居民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12:29:56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中国教科书“爱国主义”思想的灌输形成过程
  ――剖析中学政治教科书

作者:何清涟
 
  自从3月中旬西藏事件发生以来,奥运火炬的传递就不可避免地与西藏、中国的人权问题纠缠在一起。在国内,中国当局刻意淡化了“记者无GUOJIE”等国际人权ZUZHI针对新闻自由与中国人权问题的抗议与批评,凸显了“TIBET 独立”的抗议与声音,从而激发了“反分裂”的“爱国主义”热情。而其高潮则是通过中国驻外大使馆、领事馆组织中国留学生与华人在各国举行的“爱国主义”国家游戏,此举既展示了公民对中国当局的“支持度”,又大大减轻了外部政治压力,转嫁了社会危机。
  
对中国当局来说,“爱国主义”这面泛黄的旗帜具有多种政治妙用。
  
“爱国主义”成了中国当局一种解困手段
  
塞缪尔·约翰逊(SamuelJohnson1709-1784)曾说“爱国主义是无赖最后的避难所”,这一名言用来形容今天的中国当局真是再合适不过。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国当局不断执导以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为主诉的“国家游戏”,目的都是希望通过所谓“人民外交”加强筹码,增加对特定国家的压力,转嫁社会矛盾注意力,舒缓自身的困境,例如1998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2000年中美撞机事件后的“反美爱国游行”,200534月间针对日本入常的反日游戏等。甚至在与美国欧盟的纺织品贸易战(2005年)中,中国政府也不惜祭起民族主义大旗,宣称“美欧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持强硬态度还有一个更隐秘的、说不出口的用意,这就是为了延缓中国崛起的步伐。……纺织业恰恰是美欧能够找到的延缓中国崛起的一个突破口。”加上纺织业是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一条主渠道,因此,“欧美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无异于为社会制造矛盾。”
  
所有的“爱国主义”国家游戏中,重要的参演者就是青年群体,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比如200562日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访华商谈纺织品贸易争端时,中国当局就组织了60多位清华大学学生在座谈会上“炮轰”美国商务部长,提出上面这类观点。中国青年一代为什么甘为政府驱策?除了国民性中具有敬畏政治权威这一禀赋之外,例如,常说民不与官斗。要你明哲保身,学会冷漠,麻木,这是统治者维护政权的文化艺术。还因为他们多年来通过学校教育形成的“爱国主义”理念。因此,分析教科书在塑造国民的政治理念上所起的作用,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的爱国主义观念如何形成。
  
中共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何在90年代卷土重来?
  
教科书最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这两者最后都落实为一点,即对执政党的无条件服从与热爱。而重提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一代的国家主义精神,则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这与当时政府当时面临的政治困境有关。
  
“冷战”结束后,执政党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面临新的政治困境:在国际社会,苏联的垮台大大降低了在国际政治中的战略地位,不能再通过参与“冷战”时代的均势博弈而推进自己的力量,并对国际社会施加影响;在国内,由于“冷战”的终结,执政党在面对外来政治压力时变得更为脆弱。
  
1989年之后,执政党总结“经验”,认为80年代爱国主义(实际是爱执政党教育)从学校教育中一度淡出,为自由主义在知识分子和大学生中传播提供了机会,从而引发了80年代末的悲剧。面对这种局面,执政党开始恢复爱国主义教育分化自由民主。19914月,国家教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在中小学进一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意见》。1994823日,中共中央发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制度伟大事业上来”,为此,《纲要》规划了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式,诸如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造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氛围,提倡培养对国旗、国歌、国徽崇敬感的必要礼仪,大力宣传爱国先进典型等。
  
1989年以后中国官方阐释“民族主义”的三个要点是“发展是硬道理、稳定要倒一切和统一”,当时强调“统一”主要是反对台湾独立。由于执政党宣称代表中国,代表中国人,代表整个民族,甚至代表中华文化。所以,执政党在教科书中的所谓“爱国主义”有着非常明确的内涵,就是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特色制度的创建者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隐蔽和麻痹性话语中,爱国主义历来与集体主义联系在一起,国际主义则是与共产主义联系在一起。教科书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历来所倡导的,并且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公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公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对国家的各种义务,把爱祖国的义务具体化了。所以热爱祖国不仅是一种思想感情,而且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  
这种爱执政党爱特色制度的灌输以政治课为主,历史课为辅,语文则以通过挑选一些文章,系统地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讲述领袖不同于常人的优秀品质,如艰苦朴素、关心底层人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这种讲故事的方式与灌输概念相比,不那么直接,较容易让学生接受,起到麻痹性。
  
用“母亲与儿女”的关系隐喻党与人的关系
  
初中一年级教科书的重心是爱国主义教育,一些课程的名称看起来似乎与爱国无关,但满篇都是“爱国主义”教育。以初中一年级《思想政治》下册第七课为例,该课标题是“增强自尊自信”,但通篇谈的却不是一个人作为个体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及其他诸种社会关系时的自尊自信,而是强调这个人的民族自尊与自信。比如在第七课开篇时选取的一个小故事,就是讲述中国生物学家童第周年轻时在比利时留学时受到比利时同学歧视的经历,并强调是童第周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帮助他在学业上取得了成功。  
教科书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民族的光荣传统,一言一行都要考虑祖国的利益,在和外国人的交往中,要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自己的言行损害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这是每一个国人所应有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大多数用来做为爱国例证的小故事几乎都是以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冲突作背景,展现故事主人公的爱国精神。初中一年级《思想政治》下册第11课开篇选取了数学家华罗庚的一个故事展现华罗庚的爱国主义精神。故事梗概如下:华罗庚1979年在英国访问时,一位美国女学者挑衅地问华罗庚是否对自己1950年选择回中国感到后悔,而华则坚定而有礼貌地回答说“不!我一点也不后悔。我回国,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些事情,并不是为了图舒服。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这些故事的真假无从查考,但通过教科书的讲述广为流传。有个别谎言终于被揭露,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第五册的课文《悲壮的两小时》,讲述1967423日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在飞行的宇宙飞船中丧生的故事。这篇课文说,1967年苏联“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后,发现无法打开降落伞以减慢飞船速度,将在2小时后坠毁。此刻全国的电视观众都在收看宇宙飞船的返航实况,科马洛夫在其生命的最后2个小时,当着全国观众的面向领导汇报工作,接受国家领导人授予的苏联英雄称号,并向老母、妻子、女儿一一交代后事,遗言相当动人。
  
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们认真学习这位宇航员的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许多中学均将其列为重点学习的课文,在众多语文教学网上,对这篇文章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可谓汗牛充栋。但由于这篇课文编造的痕迹太重,终于被一位对这段史实熟悉的读者撰文揭穿,说“这个感人的故事完全是凭空捏造的,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毫无科学依据。事实是:‘联盟一号’的飞行是冷战期间苏联为了与美国竞争登月项目而进行的绝密行动,并没有电视直播‘联盟一号’宇宙飞船返航的过程,而是在失事几个小时之后,才由塔斯社将这不幸的事故公之于众。而且,从科马洛夫发现飞船返回舱打不开降落伞,到坠毁丧生,只有十余分钟的时间,而不是‘悲壮的两小时’。当时空军现场指挥官报告说需要急救措施,然后掐断了通讯联系,科马洛夫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但鉴于现在的言论环境缺乏自由,这种揭露不可能针对领袖。
  
与此相类似的故事,教科书不厌其烦地选择了几十个,穿插于整本教科书中。这类故事几乎都遵循一个套路: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与不同的历史时段中,不怀好意的外国人用各种方式表示自己对中国人的歧视,而政治身份不同的中国人,如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科学家、将军、教授、中学生、留学生等,都以自己的机警聪明与自尊捍卫了自己与中国的尊严。《思想政治》下册第11课“培养爱国情操”通篇都用这类故事表明爱国者的崇高,但这个“国”,指的是由共产党建立的“新中国”,教科书反复使用爱国者将国旗、国徽圣物化的故事,说明热爱共产党是值得称道的高尚品质。  
所有这些小故事强调的其实主要是一点:中国只有在共产党执政下,才能够保证中国人在国际上受到尊重,享有自豪感与自信心。非共产党执政中国不可。
  
“海外孤儿与祖国母亲”――海外华人与中共政府关系的借喻
  
在中国的爱国主义文化里,全世界华人都是游荡在海外的“游子”,台湾、香港、澳门等几个地区则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离开了“祖国母亲”的“孤儿”――虽然这些“游子”与“孤儿”的生活状态要比呆在“祖国母亲”怀抱里的中华儿女要好得多,但在教科书的描绘中,他们对社会主义却非常热爱。教科书多次提到香港、澳门,甚至台湾人以及海外华侨爱国的故事。
  
北京申奥成功一直被中国当局渲染成爱国主义的狂欢庆典。全世界华人欢腾庆祝的场面被引入教学过程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北京市教育局推荐的一个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案这样形容:“狂欢的热浪遍及~神州~大地,乃至华人的聚居地,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成了欢乐的海洋。天南海北不同形式的欢庆,表达的是同一种感情:对伟大祖国的深沉的爱。这是一种心与心的凝聚,一种伟大力量的凝聚,一种伟大情感的凝聚。”教科书借一个台湾教授的口谈他对“奥运金牌”的认识:“因为中国太需要成就,太需要出人头地的成就!”在初中一年级《思想政治》下册末尾,全书以“我们热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信心的源泉”作映衬,突显出邓小平的“国人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这种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还体现在执政党近十余年来陆续创立的2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于1997年及2002年分两批公布了200个全国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地方性的不计在内),每所学校都必须定期组织学生到学校所在城市附近的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这2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只有38个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有关,其余162个则都是与中共党史有关,比如共产党领袖的纪念馆、共产党在内战中牺牲的烈士纪念馆、当年共产党领袖活动所在地,如某次会议会址等等。[10]
  
中共的“爱国主义”教育之特点
  
任何国家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对国民作爱国主义教育,教科书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上,强调国家的前途、命运与个人的前途、命运是密不可分、血肉相连的关系并没有错。但问题在于现在的执政党的爱国主义教育缺少两个基本前提:
 
 第一,共产党这种爱国主义热情从来只强调公民对国家的义务与责任,却回避了国家(政府)对公民的义务与责任,更加不谈公民在这个国家中有什么人权。
  
比如,教科书只谈公民对国家应该尽的纳税义务,但却根本不提“纳税人”这一观念(中宣部在1999年也曾经命令媒体不得宣传“纳税人”这一概念,本人亲耳听到过这一传达),大多数中国人根本不知道现代意义上的纳税人之内涵。一个明智的政府应该将教育作为强国固本之道,也负有为国民提供义务教育的政治责任,但中国政府在花着纳税人的钱的同时,却堂而皇之将教育作为敛财之道,中小学教育竟然从2002年开始,连续三年列于中国十大暴利行业前五名之内。中国政府不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的同时,却一直将获得奥运会金牌这种表面成就作为中国强大起来的标志,并屡屡以此作爱国主义的全民动员,但却从来不肯让公民了解每块金牌花了数千万乃至上亿金钱之巨,更不会让青少年一代了解这一事实:在为获得奥运会金牌投入大量金钱的同时,还有多少青少年因贫困而失学。
  
第二,如今的执政党剥夺了公民的各种权利,包括知情权,在隐瞒了执政党五十余年以来对国人犯下众多“国家之罪”(反右、饿死3000多万人的大饥荒、“文革”、***8 9等)的情况下,片面要求爱这个罪错累累的专制政府。这种“爱国主义”实际上已经堕落成维护专制的庇护,转嫁社会上的矛盾注意力。
  
可以说,由于缺少上述两个基本前提,执政党不断推出的爱国主义口号,承载的内容实质上并非爱国,而是被偷换成热爱掌握这个政权的专制集团,最后被扭曲成愤青对这种权力难以制衡和对人权的严重侵犯的执政党无条件的拥护与热爱。在314与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愤青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就是如此。
  
说明:本文分析的《思想政治》是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
点这里浏览我曾发表的文章 论坛交流群:52428950 My QQ:665658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论坛    

GMT+8, 2024-12-23 15:49 , Processed in 0.53560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Comsenz Inc.| Style by 913TT

!fastreply! 回顶部 !return_list!